一觸即發的兩岸戰火!竟是靠「電話」來化解?
1996年3月23日,台灣迎來史上第一次總統直選,當時的中國為了恫嚇台灣,從前一年就開始軍演、試射飛彈,被為「第三次台海危機」。而在事件中,台灣始終冷靜自持,關鍵就在飛彈發射前接到來自中方的神秘電話。
1996年3月23日,台灣迎來史上第一次總統直選,當時的中國為了恫嚇台灣,從前一年就開始軍演、試射飛彈,被為「第三次台海危機」。而在事件中,台灣始終冷靜自持,關鍵就在飛彈發射前接到來自中方的神秘電話。
1950年全球工業界開始採用熱成形塑膠材料,開啟了電話機以低成本大量生產的時代,電話造型開始多變,並嘗試用各種繽紛色彩,撥盤式電話機已堪稱是台灣電信史上最色彩繽紛的電話機種。
今天是三八婦女節,在這個紀念女權運動及各地慶祝婦女在經濟、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日子,跟各位介紹在1970~1990年代推動電信局各類婦女活動、提升婦女地位、開拓婦女發揮舞台及力量集結的電信女英雄-張雪琴女士。
1950年(昭和25年)4號撥盤式電話機問世,它的聽筒和話筒採用輕質鋁合金製薄膜,靈敏度變高、頻率響應也更好,成為1952年起產製400萬台在日本大量供裝的撥盤式制式電話機型。
「撥」電話的說法源自於「撥盤式電話機」,是1970~1990年台灣民眾已開始有能力在自家裝設電話及使用公用電話時,所慣用的電話機種。
前往府城安平走讀台灣「百年電信」發展史,重返古蹟現場、還原職人精神,穿梭時空帶你實地走讀「熱血電信魂」圖文內容!
在無網路、無通訊社群軟體,電話、傳真機尚未普及且收費昂貴的1950年代,「拍電報」是取代緩不濟急的書寫寄信,用來傳遞需要即時通報的重要工具,也是1950~1970年代電信局的重要業務之一。
台灣光復時期最火紅的桌機是「4號M型磁石式電話機」,早在1940年就有了,到1960年代仍是主力機種,一直到1970年代自動交換機出現多年了,台灣還有電信代辦處或專線等仍在使用,因為它的通訊距離可遠達十多公里。
在開工的第一天,再帶大家來看看擠破頭都要搶進電信局上班的老照片,深刻感受及珍惜我們已經身為中華電信人的幸福呀~祝大家開工大吉!
「您好!電信局向您拜年,祝您萬事如意、身體健康,新年發大財!」這是1986年,電信局營業處在大年初一推出的「電話拜年」活動!是台灣電信產業及國營事業的創舉,在大年初一一大早,由各地電信局派員親自打電話給當地市內電話用戶~拜年賀新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