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信國寶守護人|熱血電信魂
Search
1973年10月發生中東戰爭,引發全球石油危機,金屬價格隨之大漲,台灣民眾開始囤積原本由政府發行以銀鋁混鑄的壹圓硬幣,很快市面上的壹圓硬幣竟然就絕跡了,沒硬幣就不能撥打公用電話…..公用電話的營收也連帶遭殃,在B.B.call(傳呼機)及黑金剛大哥大都還沒出世的1970年,公用電話業務可是很風光,佔電信局總營收的6%,缺幣危機造成該年公用電話營收破天荒負成長13,667,085元(-15.58%)之多。
所以,電信總局趕緊委託中央銀行鑄造了台灣電信史上第2枚公用電話專用代幣,第1批5,000萬枚,於1973年11月1日在台北、高雄、台中、台南、基隆等5地的電信局營業據點與台灣銀行也都可以購買。因為對民眾算是便利,所以第2批3,000萬枚,很快於1974年6月17日接續發行。
 
這花了台幣3千萬元請央行鑄造的共8,000萬枚公用電話代幣使用了2年多,直到石油危機過去,市面上的壹圓硬幣流通量恢復正常後,才於1976年9月回收銷毀。
台灣電信史上的第2枚自鑄代幣
 
 
正面:「撥盤式電話」(中心)、「公用電話專用」(置上由右至左)字樣
背面:「電信局電徽」(中心)及「花紋圍繞」
此代幣為銅製,設計者為周志剛先生。
 
周志剛1923年10月生,廣東順德人,1989年退休時任台北電話局副局長,退休後擔任中華電信退休同人協進會理事長至2016年辭世,享年94歲。
此為周志剛先生服務於貴陽電信局時的員工證(9.4x6.2cm),與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會員證一併捐存給中華電信。
精彩回顧
台灣電信史上第1枚公用電話代幣!<第126及127集,共2集,有網址後補上>

 
★新台幣壹圓硬幣
 
此為1970年石油危機被民眾囤積絕跡的壹圓硬幣
正面圖案:梅花圖像(中)、發行年份(置上由右至左)字樣、臺灣銀行(置下由右至左)字樣、點狀幾何圖形1圈。
背面圖案:蝴蝶蘭圖像(左右)、壹圓(上至下)字樣、點狀幾何圖形1圈。

★石油危機缺幣時,其他產業如何因應?
 
1973年,公營的軍公教福利社也自己印製了「代壹圓」、「代伍角」與「代壹角」等3種替代卷。 
民間的小商店,剛開始是把壹角,每10個用透明膠帶黏在一起當成壹圓,用一串、兩串來付錢找錢;但這種情況維持不到半年,連壹角也沒了,大家只好把更早之前發行的貳角輔幣也拿來黏了用,所以不到1年,台灣市面上,不只壹圓硬幣絕跡,連壹角、伍角等硬幣也都不見了……
然而,沒硬幣找錢,還是要買賣做生意,菜市場小攤販只好把紙箱或香菸紙盒割成一小塊、一小塊的紙片,上面簽名或畫上記號,註明金額交給顧客,下次消費可以抵用。菜市場買菜、買肉、買魚,就會收到好幾種不同的「紙片」,回家後還要妥善分類收藏、記得是哪家的「錢」,是不是很像小時候玩的扮家家酒阿!
但是,坐公車總不可能每天都坐到同一輛吧,當時公車會有一名女性服務員(俗稱車掌小姐)負責賣票,乘客上車買票,車掌小姐沒有零錢可以找,乘客往往對姿色好、態度佳的,就會大方說不用找了,每天結帳等於得到不少小費;相反那些恐龍妹或臭臉車掌,就經常為了找錢,與乘客甚至有摑掌拉扯等紛爭上新聞。至於計程車,當時起跳車資是6元,乘客若付了10元鈔票,司機根本找不出1到4枚壹圓,司機多收或不找錢違法,那時計程車駕照取得不易,只好少收壹圓(找伍元),甚至常讓乘客坐霸王車。
由於硬幣嚴重缺乏,到了1975年左右,社會上百業蕭條。夜市小吃、飲料做2、3元買賣生意的零星小販,只能被迫暫停營業。一般商店,先用有對價面額的郵票,單支香煙、糖果等,來代替找零;後來大部份商家索性把售價提高成不用找零,原來4元的改為5元,原來7或8元的都化整為零收10元,一時之間,台灣物價飛漲,窮人叫苦連天。
 請壓上:出處-彩券收藏家張維信
為了解決硬幣短缺,台灣銀行與郵政儲金匯業局,還於1973年印製了30萬張幸運券,希望家長們能鼓勵小孩,將儲蓄壹圓硬幣的撲滿豬仔宰了~繳存銀行呢!

類別:公用電話、中央銀行、代幣 | 作者:中華電信 潘儀青

回到目錄
  • YouTube
  • 電信博物館
  • 創刊號/關於我們
  • 隱私權保護政策
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© Chunghwa Telecom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