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信百科的故事裡,你不會只看到冰冷生硬的電信技術;
你看到的,是我們每個普通人,都曾用電話線,編織過的夢想、傳遞過的思念
這條台灣百年電信之路,是每個你我,共同追求幸福的縮影

Q、小王最愛的電話機?
A、按鍵式電話機(來電轉接)
「撥盤式電話」(1970-1990)雖然改善了「磁石式/共電式電話」(1897-1987)的手搖發電機所產生的電流不穩定、使用不方便、需要仰賴人工接線…等問題;然「撥盤式電話」也經常會因為撥號盤電子元件老化、機械接點彈性疲乏,造成撥號不順、送出去的脈衝信號無法辨認規格,傳到電信機房的交換機就會錯碼而接錯號…等挑戰。
1975年,「按鍵式電話」問世解決了這些困難,平平方方的數字按鍵,按下去,清脆的「嘟、嘟、嘟」聲,不只撥號速度快、不容易撥錯、操作簡單,而且按鍵式電話除了有「0」到「9」數字鍵外,最重要的就是因為多了「#」及「*」兩個符號鍵,因此可以開始組合成各種:簡碼撥號、三方通話、來電轉接、話中插撥、請勿干擾、按時叫醒、限制撥號…等新功能哦!
以前的電話,就只是個「響」而已。你人在,就接到;你不在,就miss掉了。
按鍵式電話的「來電轉接」功能可以先設定好要轉接的號碼,當家裡電話一響,就自動轉接到指定的其他電話。
(家裡那位無辜的太太,可能還在納悶,怎麼電話響了幾聲就斷了?殊不知,電話已經「自動導航」到老公的公司桌機啦~堪稱是手機普及化前,小王最愛的市話功能)
哈哈🤣🤣這當然是開玩笑的啦~在那個沒有人手一機的樸實年代,「來電轉接(指定自動轉接)」功能,外出不在家,也能將所有來電都轉接到指定電話,不會再漏接掉任何一通重要電話,實在非常便民。(按*77 →輸入要轉接的電話號碼→ 按#)
另外,還有「簡碼撥號」這個功能也很受歡迎,可以針對經常打的電話號碼,設定個簡單的代碼,要打電話時,只要按代碼就可以撥通(按0*11→ 輸入自設簡碼→輸入電話號碼→按#)。
其他還有類似鬧鐘功能的「按時叫醒」(按*55→輸入需要響鈴叫醒的時間,00~23的小時2碼及00~59的分鐘2碼,共4個號碼→按#);
以及不想接電話時,可以用「請勿干擾」功能(按*74→按#);
還有公司老闆(對員工)、房東(對租客)最愛的功能,「限撥國際、行動及0203/0204/099」(按*51*→自設4號密碼→按*2#;若只不給撥國際,則按*51#密碼*1#)。
所以說,「按鍵式電話」讓市內電話機從單純的撥接,變革成具備多樣化功能的通訊工具,是台灣社會及民情需求的時代縮影,也見證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!在手機普及前,「按鍵式電話」充分扮演著家庭與企業的重要角色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980年–按鍵式電話機(TL-101)

長24 X寬23 X高10(cm)

1983年–按鍵式電話機(圓筒型)

長28.8 X寬13.4 X高13.9(cm)
特色:
此按鍵式電話來自美國,圓筒造型、外殼為壓克力,氣派大方,外型結構之設計與其他按鍵式電話機之樣貌差距很大,但功能模組相同。是中華電信訓練所用做員工教育訓練之教具。

1983年–按鍵式電話機(600A1)

長20.0 X寬13.0 X高14.0(cm)
特色:
1970至1990年代市內電話快速發展,600號話機為裝設最多的機型。
600A1型按鈕電話機優點包括:使用方便,撥號簡單迅速;撥號正確,故障率低;可配合多功能的新潁服務,如簡速撥號、指定轉接、三方通話等。
1985年–按鍵式電話機(TL101)

過去,是我們累積的智慧現在,是我們站上的舞台未來,則是我們親手寫下的傳奇。 講咱ㄟ歷史,予台灣看著咱ㄟ打拼~就在電信國寶守護人

類別:按鍵式電話機、來電轉接、撥盤式電話 | 作者:中華電信 潘儀青